看网友发的金宝屯火车站的图片后的联想。金宝屯,很值得回忆的地方。有许多青春的记忆。转眼间五十八年过去了。
1968年秋天,我从北大毕业分配到哲盟到甘旗卡后旗政府,然后到金宝原种场劳动锻炼一年回旗政府工作。我说过,那时正当文革,工宣队和解放军宣传队主持分配工作,都到边疆地区。我年级三个同我一起到哲盟,与我同宿舍的董乃强,北师大教授大右派董渭川的儿子。分到左中保康。后回北京,在北师大图书馆上班。据说是找邓颖超说情帮忙。二家在重庆时有交往。另一个是世界史专业的何本芳,和我同在后旗,他考研究生回北京。这些我以前说过。
金宝屯在后旗最东部,是三省内蒙吉林辽宁交界处,西辽河岸边。东北农村有人居住的地方,多叫屯子。南方叫村,庄,楼什么的。东西辽河分流在此。平原,黑土,水源丰富,是后旗的粮仓,盛产高粱大豆小麦。甘旗卡坐火車经通辽到双辽(郑家屯,属吉林,当时通辽也归吉林管。赤峰归辽宁,呼盟归黑龙江。)大郑线到金宝屯,北去白城,齐齐哈尔。东去三江口,去四平,长春,沈阳。
金宝屯附近有种猪场,周德海在这个场劳动,与场长李兴汉女儿结婚。南边十里就是原种场,原种场七个队,北三队,南四个队。从金宝屯坐马车拖拉机一个多小时到一队,中间过西辽河,是场部。再南下二小时到我在的六队。中间是盟属金宝屯劳改农场,中央几个要人曾在此劳动改造,如洪学智,都认识他是大麻子,后到中央当劳动部长。杨姨的三姐在此劳动锻炼,杨姨去看望过。
我在六队劳动,西辽河边,河西岸有谢尔苏公社,南边河对边是辽宁康平县,法库县,东边不远过东辽河,就是辽宁昌图县,我都去过。
当时有几个大学生一起。李满君康利坤夫妻,在四队,儿子李笑男,女儿李笑鲁。后来到旗农业局工作,又到通辽县农业局,住河西。我带孩子们都去过他们两处家。杨姨多次去他们家。笑鲁在附小,锦辉更熟。是内蒙农学院毕业的。李康二位都去世了。有于小峰孙晓梅夫妻,也是内蒙农学院毕业,在五队,后到钱家店农研所工作。老于是盟政协委员。他们女儿是以刚同在南京理工念书。女儿到通辽找以刚玩过,住我二舍上铺休息。我带孩子们去钱家店他们家玩,吃,住。他们也常来师院看我。后回呼市工作。他们对我都很友爱,相互尊重,很想念他们的。
我说过,在六队劳动一年,都是农活,有忙有闲。天天食堂是高梁米大碴子,小米涝饭,大豆腐,猪肉,那时能吃二碗饭,半碗猪肉。有十多名天津知青在一起,也很快乐。休息二天,就去郑家屯,去康平县城玩玩,买些生活用品。假期,过年节,我都是从四平沈阳天津回江苏。在场子时曾帮助搞场方人员审查,外调到呼盟海拉尔,札兰屯各地,冬天那边冰天雪地。
回甘旗卡旗政府工作后,又去过几次金宝屯原种场。场领导都是盛情按待,听他们汇报工作。再见到许多熟悉朴实的面孔。以后到长春东北师大进修二年,都路过金宝屯,在車窗上到站台上多看几眼熟悉的景物,感到很亲切。
辽市现管辖5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库伦旗)1市(霍林郭勒市)1县(开鲁县)1区(科尔沁区),市境内国土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通
辽市境内铁路修建较早,1917年开工修建的四洮铁路有3个区段就经过今通辽市科左后旗和科左中旗境内,其中第一段进入通辽市的铁路在科左后旗境内,而且四洮铁路还在此区段内修建了金宝屯车站。
金宝屯车站是通辽市境内第一个火车站。金宝屯站建于1917年9月,原名一棵树车站,1919年开始营业,1933年8月15日一棵树车站改称金宝屯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