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系往事 兼怀循正先生

凤凰网上国学栏目连续几天转载已故北大历史系女教授张寄谦先生文章巜邵循正史学成就探源》,回顾她的恩师己故北大历史系老教授邵先生治中国近代史中外关系史及元史的师承及成就。邵先生在清华读书师承陳寅恪,留学美国。我63年到北大读书,先生年高,不再给本科生上课了。只是系领导翦伯赞周一良等给新生介绍时认识,去三院系办公楼偶尔遇见,行礼走过,先生很谦和,印象是有些口痴,下唇微抖动。文革时因是学术权威也挨批斗。记得循正先生天天到我们38斋宿舍楼扫楼道,卫生间。東语系主任季羡林写有巜劳改纪事》,记下文革中北大被打倒的黑帮们劳动改造情形。我们宿舍楼下右手是学生三食堂六食堂,我们系在大饭厅吃饭,无桌凳,用早中晚每个人一份的饭票,打完饭菜,站着边走边吃。吃完饭碗筷挂在周边墙上走人,或装进书包带走。饭菜是一人一份,一主食,二勺菜,放在一起混吃。女生吃不完分给认识的男生,学生外出,饭菜找同学代替打回放宿舍,或干脆帮助吃了。哈哈😄,那时北大也穷啊。记得只有新建的六饭厅有桌凳。另有几处教工食堂,留学生食堂。大饭厅即一食堂是北大人公开话动的主要场所,有各种公告栏,信息多,有讲座海报,电影或文艺演出海报。看电影五分钱,自已拿小凳子。学校正式报告讲座,外宾演讲,多是在学校西门办公楼礼堂。

我们宿舍楼左手不远有小角门,有32路公交去动物园颐和园,过马路是海淀老虎洞商业区,有书店饭馆。四季青公社,西苑。不远处有中关村科学院,黄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住三四楼层,哲学系住一二楼层,研究生住五楼层,各楼层都有大点的活动室,我住312,八人。一个室友臧振,四川人,是陕西师大教授,与我有通讯。任子昂北京人,分配新疆乌鲁木齐北芳草湖农场,后教中学,托关系调到唐山师院,与我有通信。马文福北京人,分到甘肃,后来教中学。王天有北京人,文革后念我们的明清史老师许大龄教授研究生,留校,当过几年系主任。蒋鹏,云南德钦人,藏族,回去作中学教师。蓝书臣,宁夏人,回族,与湖北麻城的严智泽,因出身好,团员,毕业去了解放军总政。董乃强是老大哥了,北师大教授董渭川先生养子,也分到内蒙哲里木盟,在右中保康教中学,与当地女护士结婚,后听说是邓颖超关系调北师大当资料员。其养父在重庆时是民主人士与周恩来有往来。我与乃强兄交往多。我在北大读书时,跟他学会骑自行車呢。还有一位曹志刚,山西曲靖人,听说回乡当中学教师。当时文革工人宣传队主持学生毕业分配,都是去边疆基层。哈哈,往事如昨啊。)

67,68年,邹先生应该是70多岁了,早中晚都能看到,老教授弓着腰,认真打扫走廊卫生间。当时看到真是心有悽悽焉啊。是张寄谦教我们中国近代史。张先生慈祥和霭,平易近人,课间学生总围笼在她身边问长问短,先生徐徐回答,春风和煦。

回忆在北大历史系求学时,教过我们63级中国史班课程的老师,记得不全了。教中国上古先秦史的是王文清先生,听说后调到安徽大学。教秦汉史的是张传玺先生,他是系主任翦伯赞的传人,山东人,我到通辽民院上班,想调去家乡徐州师范,先生热情写推荐信给安徽师大教授张海鹏先生找俆州师院同人联系,后来未果。张海鹏先生现在清华人文学院任职。教魏晋史是田余庆先生,隋唐史是汪篯(陳寅恪弟子,文革不久被批斗自杀),吴宗国先生。教宋史的记不清了。教元明清史是许大龄先生(一位谦逊的学者随我班参观故宫,定陵,清東陵等处)。近现代史是张寄谦,蔡少卿。蔡先生后调南京大学,是研究会党专家。教世界史的有周怡天先生,是位乐天派老师,总是笑哈哈哈的,上课带一堆卡片,举着卡片讲解,眉飞色舞,讲埃及法老木乃伊的世系功过,如数家珍。马克垚老师讲课不动声色,讲左罗马帝国兴亡,讲拜占庭帝国。张芝联先生最具殴法绅士学者风度,夫人也优雅,是我们古汉语课的辅导。(他著巜法国通史》,和周一良一起主编巜世界通史》教材。丁建弘先生(他著巜德国通史》,中等身材,面孔方正,很年轻雅静,少言笑,一看便知足位埋头治学的先生,讲课徐缓,条理清晰。后调入杭州大学,资料上说他曾经婉辞浙大校长之聘,说自己一生不从政,只做学问)。教中共党史的沙建孙先生,是文科各系同年级学生在一教或二教的大阶梯教室上大课。在那时他敢讲陳独秀大功绩小过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当过副校长,全国党史学会副会长。教政治经济学的是该教材主编徐禾。教哲学,法学,都是各系本科教师。教俄语的一女教师,留学苏联,四十多岁,很有风度气质,小班上课,二十几个学生吧,课间很喜欢同我们这些学子交谈,很亲切。另一男老师说是香港大学过来的,很潇洒,头发梳理透亮,爱说笑。教古汉语的是中文系曹先擢先生,是位文字学家,讲解謹慎细致,严密,板书整洁。(曾任巜现代汉语词典》主任顾问),蒋绍愚先生年轻,小个头,文字知识丰富。讲课中用词掌故,信乎拈来。主编巜古汉语辞典》等工具书)。用的是王力主编巜古代汉语》四卷本,同中文系学生一起上课。教写作课的是中文系唐兆铭,潘沅先生。汉字学大家魏建功老先生讲过文献检索,辞书目录等课。受益匪浅。现在这些博雅硕学大多己辞世作古,留给后人的是他们的永惠后学的精神与著作。详细资料在百度可以查到。

韶华易逝,岁月催人老。唐代李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抗。我上大学正好20岁,莘莘学子,今日垂垂老矣。回忆这些大师风范文章,感激又有愧怍。我们这一代子很少几个做出优秀学术成绩,时耶?势耶?自已勤奋不夠?或皆有之吧。读书先学会做人再做事,不曲学阿世,才是传承师学的真谛啊。如是,庶几少慰於师尊先贤。

原创文章,作者:愚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cnpyq.com 愚夫词话

(0)
愚夫愚夫
上一篇 2022-12-07 10:02 上午
下一篇 2023-03-31 9:55 上午

相关推荐

  • 蛇年六月史学家许倬云去世

    网上这二天都有华人历史学大家许倬云在美国寓所8月4日去世的报导,95岁。无锡人,生在厦门。父亲是民国中层官员,抗战将领。兄妹八人,他生下来就患肌肉萎缩,一生持手杖。台湾大学外文系转…

    2025-08-06
    0
  • 庆祝从双街搬来津南一周年

    今天是我们从双街搬来津南一周年。去年此时,亲友齐聚收拾装車搬家,忙碌热闹而快乐着,下午一点来到新居,晚上饭店举杯欢庆,十分开心。 岁月匆匆,一晃一年过去了。感想颇多。今天谷雨,顺水…

    2025-04-20
    0
  • 晨起锻炼偶成

    龙年冬月望日(十一月十五日),阳历24年12月15日 每日辰时去锻炼朝阳初升映天边洪泥河畔行人少太极守中静为先 养生之功道家传动静结合贵心专人生百年己平常大美怡情是自然 小注: 中…

    2024-12-15
    0
  • 蛇年六月说说人体穴位

    經络穴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是古老的华夏民族的智慧,有二千多年历史。中医听闻望诊,诊,就是切脉按經络穴位。中医门诊都有人体经络穴位图,了然于心,然后辯证施治。中医讲整体,五…

    2025-08-11
    0
  • 孙女书春联长卷

    哈哈,宝贝孙女写的南宋朱熹的诗句,第三句是东风面,不是东面风。朱熹是孔子后第一大儒,说教陳腐,毒害读书人千年。比明代王守仁的心学差远了。我大孙女的书法可以参加地区比赛啦。加油。平时…

    2025-01-18
    0
  • 蛇年正月回忆老家邻里及父母的往事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最早住的是爷爷留下的老房子。我43年生人。50,60年代,爷爷奶奶都健在。那时,我们可是大家庭。有爷爷奶奶,有父亲兄弟六个,有姑姑。父母有儿女我们兄妹四个,哥修…

    2025-02-16
    0
  • 花开富贵 鸟报吉祥

    今天还是37度,阴,有微风。走到河边回来,还是出汗。 花开富贵,窗下小花又开四朵,前天开三朵。怎么样?我一人在家,也有喜庆啦。 对了,前二天在路边还听到几声布谷鸟叫,驻足静听,不知…

    2024-07-20
    0
  • 蛇年九月立冬日纪事

    今天立冬,天气阴冷。路边黄叶飘落,没过脚面。天天到东边五百米远的洪泥河边散步,看几处渔人静静地蹲守在河边垂钓。 有拾边种植的小菜园,白菜罗卜青青,韭菜鲜嫩。夏天秋天,我多次在这儿拍…

    2025-11-07
    0
  • 评孙女书贴

    哇,宝贝大孙女写得好!己見功力啦。爷爷不会书法,无法评论。个别字的笔划搭配,粗细,长短,可总结一下。如西字,碧字,揚州,天际等。落款最后写上十二岁,表明是儿童学写书法。可以吗?我上…

    2025-01-16
    0
  • 大孙女生日寄语

    我的大孙女是十周岁了,她是春天里飞来我家的美丽凤凰,全家人都喜欢啦。讲述人们行为礼仪规范的古书巜礼记》上说,孩童十岁称幼学之年,就是说是上学读书的好时候。大孙女五年级了,成绩好,宝…

    2023-03-31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2条)

  • 愚夫
    愚夫 2024-03-14 2:37 下午

    小二又去云南了吧,这时节去大理,青山绿水,鲜花遍野,春意盎然。人在画中,如入仙境,心情好,惬意啦。我文革中去昆明,是秋天八月,花城也是美得醉人。住云南大学,半山间,楼房高低错落有致。参观讲武堂,游滇池。还去过哪里记不清了。大约一周,返贵阳,然后重庆成都…

    我大学同年级有二位云南同学,一是中国史同班蒋鹏,德钦人,藏族,住宿舍,记得他连被子也没有,更无换洗衣服,很穷。毕业回云南,也是边疆,人很朴实厚道,当中学老师。另一个李昆声,昆明人,男,长得秀气,卷发,考古专业,热情实在。回昆明后,听说考上研究生,在云南大学工作。

    我们是五年制的,63年入学,学二年基础课,在北京朝阳区六里屯三里屯搞一年四清运动。66年夏天回校参加文革,68年秋毕业走人。工宣队军宣队主,持分配,一律去边疆基层。北京上海的人,也不例外。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的,都去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和我一起到科左后旗的就有一世界史的何本芳,后来去了唐山师院。另一个我班同宿舍的董乃强,在科左中旗保康教中学,后找到重要关系人(据说是邓颖超,董的养父是大右派董渭川民盟成员,抗日时期在重庆,与周恩来交往甚密)。:调进北师大当图书馆员。我后来几次到北京去见他。他们都是北京人。罪恶的十年文革大浩劫,毁了不仅仅是一代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