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节,早上二公子以强发来苏轼巜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词,有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
短短词问,写尽江南春色,心情开阔潇洒。以强是学财经的,现在是专家,爱读书,通英文,又学法学,从小至中学大学涉猎文史诗文不少,是好事,有点受乃父的影响?哈哈😊。未查坡翁时在杭州?湖州?黄州?扬州?常州?…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正值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介甫公政见不合,东坡外放守杭州,清明节时在镇江公干写巜蝶恋花、春事阑珊》,远怀亲人,情意殷切甚笃: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他与父苏询及弟苏撒,号三苏,四川眉州人,皆为一时大才子。史家认为兩宋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虽然与北方少数民族矛盾突出,战事不断,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上有造纸,有活字印刷,有罗盘指南针,…远迈汉唐,为明清所不逮。这于两宋皇帝诏告天下,不杀文臣士大夫,文官主朝政,关系甚大。当然派系党争是免不了的。苏轼仕途坎坷,做京官几上几下,长期外放做地方官,兩任杭州,又黄州(湖北,写巜赤壁赋》名篇),扬州,汝卅,密州,徐州,登州,河北定州,又到海南儋州,到广东惠州不毛之地。晚年病逝江苏常州,视常卅为第二故乡,享年六十四岁。他在徐州任内指导抗洪救灾,治理黄河。他说:;余为彭城(即徐州)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他说徐州风土人情好,百姓留恋他,他想在徐州城南买几亩地久住养老。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是文,穷而后工的典故。文章诗词不是越写越穷困,而是越穷困发奋,才能写得更好啊!如唐代韓愈,宋代之苏轼,没有跌荡的人生磨难,哪有传颂千古的文章诗文啊,哈哈,小子识之!